北京渔福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周经理
手机:18600061032
地址:北京丰台区南三环西路91号院1号楼109
网址:www.yfysw.cn
水产疫苗 ——半个世纪的尴尬
近年来我国水产动物病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病毒性病害呈不断上升趋势,水产养殖领域年经济损失达百亿元之巨。
抵抗鱼病势在必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际上已有针对20多种水产病原的100多种鱼类疫苗被批准上市。然而,如今国内市面上的水产疫苗却仅有两种,对比国外,处境不可谓不尴尬。
水产疫苗早已经被业界公认为是水产养殖病害的最佳防控措施之一,而早在1960年,我国就已开始了水产疫苗的研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相应的研发工作一做就是50余年。
直到2011年3月,珠江水产研究所研发的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株)获得生产批文,正式投产,才在养殖户中得到应用。草鱼出血病疫苗的诞生,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泛滥,此疫苗对出血病保护率可以达到90%以上,发病损失减少20%—40%,效果十分显著。2012年,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也获得国家生产批文。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水产疫苗这片空旷的舞台上,竟然只有这两种疫苗。
据统计,自水产疫苗开始研究以来,我国研究的疫苗种类达50余种,涉及病原近30种,但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的水产疫苗只有4种,获得生产批文的水产疫苗仅有草鱼出血病活疫苗与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两种。而其它多数产品,仍处于中试或者区域性试验阶段。
放眼世界,水产动物疫苗如今已成长为一个全球性的新兴产业。一些水产业发展成熟的国家,水产疫苗早已步入成熟的商业化阶段。尽管国外的水产养殖在规模上低于我国,但前者已经对鱼用疫苗进行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并且目前国外获得生产批文的水产类疫苗大多数已实现商品化。
谁阻挡了中国水产疫苗发展步伐
谈到水产疫苗的发展,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吕利群教授这样说道:“用药物来治疗病毒病是非常困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为何水产疫苗的发展迟迟得不到突破?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