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
2、主要危害对象
多种虾。
3、主要症状
虾体暗红、壳软、反应迟钝、不摄食、肝胰脏呈淡黄或深褐色、肌肉无弹性。
4、流行情况
红体病在国内外都有发生,危害海水、淡水中的多种虾,自虾苗至成虾都受害,流行于夏季,病程较长,累计死亡率高。
5、预防措施
(1)繁殖时选用经检疫不带病原的健康虾作为亲虾。
(2)做好水体消毒:每立方米水体使用1.8%~2.0%(活性碘)复合碘溶液0.1ml,或每667㎡水体(水深1m)用66.7ml对水后全池泼洒。
(3)做好养殖池塘的清淤和消毒: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均匀泼洒全池,消毒后应曝晒1周左右,然后进水。养殖过程中合理用手,陪好水色,保持优良水质。在养虾池中适当混养一些摄食浮游生物或底栖藻类的鱼或贝类,有利于防止水质过肥,起净化水质的作用。
(4)放养密度要合理:对虾的放养密度、应根据当地水源、海域环境、虾池的结构和设备、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虾苗的规格、饲料的质和量等条件而定。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及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化,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坚持巡塘,定期检查,正确诊断,积极预防。
6、治疗方法
外泼消毒药与内服药饲相结合。
(1)外泼消毒药2~3次,选用三氯异氰脲酸粉、复合碘溶液等无残留国标药。
(2)内服药饲5~7天。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择国标抗菌药。
(3)疾病治愈后隔2天,泼1次生石灰,将水调成弱碱性。